精诚为医   记市一医麻醉科主任罗玉翔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14 17:57:29    
访问次数:12461

从医30多年,他总是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满腔热忱,对生命无限敬畏,对医术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心地演绎着白衣使者的绚丽人生,把默默无闻的麻醉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

    他就是罗玉翔,一位仁爱为怀、精诚为医、平凡做人的麻醉科专家,市一医麻醉科主任、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天门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

20世纪80年代,在许多人眼里,干麻醉比干临床“矮”半截。当时几乎所有医院的临床麻醉工作都相对薄弱。罗玉翔1987年调到市一医麻醉科工作,自那时起,他20多年如一日,不懈探索,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的麻醉医师逐步成长为天门麻醉界的领军人物。在临床工作中他强调术中病人生命体征监测与生理机能调控的重要性。多年来,在心胸、颅脑及腹部大手术病人的麻醉以及急救复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支气管封堵管用于小儿湿肺手术”,“麻醉喉罩用于全麻呼吸管理”,“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应用” 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两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市空白,近几年发表论文十余篇。

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在围术期肩负着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打铁还须自身硬”, 罗玉翔与麻醉工作结缘后就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为麻醉医生争口气。医疗是个综合学科,需要鲜花,更需要默默付出的绿叶。罗玉翔时刻牢记麻醉界前人的告诫:“只有小的手术,没有小的麻醉。”从事麻醉专业以来,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潜心研究和开展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处理与治疗工作。与手术医生相比,他坚持来得早一点,走得晚一点,到病人那里跑动得勤一点。他以高超的技术、敬业的精神赢得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身边的同事都称他为“不知疲倦的人”。

  前年除夕夜,科室收治了一名严重鞭炮炸伤患者。病人下颌骨、口底被炸伤穿通,心跳微弱,脸色青紫,情况紧急。罗玉翔接到电话后,一路飞奔来到救治现场。时间就是生命,他凭借多年丰富的急救经验,没有犹豫,拿起喉镜就为伤者清理呼吸道。病人喉咙受到刺激后,只听“哇”地一声,喷出大量气味刺鼻的血液、食物残渣等污物,溅了罗玉翔满头满脸。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呼吸道畅通了,心跳恢复了。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罗玉翔回答说:“是医生职责,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会冲上去!”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患者眼里,罗玉翔就是一位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医德高尚,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当医生近30年来,他和患者说话时,总是言语温和,面带微笑,真诚倾听,耐心解释。为了缓解病人术前的紧张情绪,在做每一台手术前,他都要到病床前和准备手术的患者拉家常,说上一些问候和鼓励的话,尽可能地消除病人的恐惧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保证麻醉效果。

  “罗主任没架子,待我真好,是他救了我的命!”70多岁的李大伯提起几年前的事,两眼噙泪,仍旧激动不已。2011年3月的一天深夜,李大伯因消化道出血吸入窒息,老人面色紫绀,呼吸微弱,情况十分危险,前来会诊的罗玉翔来不及戴上手套,立即用手清理口腔秽物,经过护士的协助,患者终于打通了气道,老人恢复了自主呼吸,转危为安,望着罗主任沾满污物的手,老人流出了感激的泪。

病人千钧重,自己半两轻。罗玉翔从事麻醉工作近30年,始终把病人装在心里,一心扑在临床一线,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作为全市麻醉的学科带头人,他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只要有人求救,不管是何时何地,从不拒绝,火速奔赴现场。因为他知道电话那头连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拒接一个电话,就有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

 救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留一个口碑!罗主任精诚为医,始终如此。“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罗玉翔在治病救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上一页:圣手丹心————记市一医肾病科主任孙治华 下一页:用人才打造事业基石——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为先谋发展纪实..